项目地址:湖北黄冈市

项目委托:湖北黄冈市人民政府

建成时间2012

黄州东坡外滩艺术营造理念

    以生活、自然的闲适基调为创作背景,结合黄州特有的东坡文化,用公共艺术的手段在空间中续写城市文脉,建立城市表情、讲述城市故事,打破都市装潢式的设施改造,用大艺术的手段续写一首黄州东坡文化史诗。

    黄州具有打造东坡文化的使命与独特优势,黄州应该抓住机遇结合黄州特有的东坡文化,总体定位以表达自然、生活的东坡文化为基调, 以突出东坡文化的激情创作 、智趣生活等方面打造。



地图广场

作品采用全新的公共艺术理念向观众讲述苏东坡一生“坎坷”轨迹,着重体现苏东坡去过的16个城市及其路线,强调与其他城市的互动性以及民众的参与性。作品以“东坡井”为核心理念,在除黄州之外的15个城市的地理坐标点均放置一个储存水的容器,可以通过举行城市之间交换水的活动增加作品的公共性与延展性,同时也可以每年举行关于“东坡井”的文化宣传活动。黄州的地理坐标点位以口真实的东坡井为意向所设计,造型来源于玉琮,井内为多媒体互动装置LED显示屏和水组成,未来可与其他15个城市联网并产生虚拟视频互动,人们可以通过当地每一个“东坡井”进行对话。


初到黄州 

雕塑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黄州当地饭店老板古耕道迎接苏东坡的场景,初到黄州的苏东坡,对被贬事件仍心有余悸,他的内心充满了惊恐、孤寂与失落。 但苏轼在艰苦的条件中依然能够表现洒脱旷达的自我,让千年之后的我们依然为之倾倒,为之投去  敬重的目光。苏东坡带着自己的儿子经过一个月的奔波,二月初一,衣物较厚,苏轼父子面色清瘦,神情淡定,一老一少,显得沉默。苏轼(四十二岁)走在前面,虽穿着简单,身心疲惫,孤高、凄清、寂寞的情绪。但仍然表现出一位文人的豁达精神,行走中目视前方,他在黄州期间心情基调并不是不忧伤。苏迈(苏轼长子二十一岁)背着两床棉被絮,一袋衣物,走在苏轼后面。面情憔悴些,低头前行。古耕道(兴宗药铺的老板之一,后为苏轼的挚友),前来询问苏轼:“客官可是投宿?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东坡遗爱 

作品通过一组带有中国传统雕塑风格的群雕讲述一群小女孩儿玩耍的场景,以女童作为线索使人们联想到那段“弃女婴”的封建陋习与苏东坡成立“育婴会”的历史故事。表现了一群女童在“育婴会”快乐生活的场景。同时作品充分的结合了周边场地的环境,使雕塑与建筑、水面以及景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最后达到激活空间的目的。

 


躬耕东坡 

在这里主要以景观的方式讲述苏东坡在黄州生活的场景,作品用地面的起伏与一块分开的石头象征着当年苏东坡所耕种的那个山坡(后称东坡),同时在石头里面种植一些可以盆栽的植物,当有贵宾来参观时可以作为礼物赠送给他,这样就增加了作品的延展性。在旁边的耕犁是为游客提供一个互动的道具,增加了作品的参与性。


 

西江月马 

作品用一匹正在喝水的马与卸下的马鞍来讲述“西江月马”这一美丽的故事,并结合多媒体互动装置使人们可以很好的参与其中。当有人骑上马背时水面会突然失去宁静,寓意打破美丽的风景,而如果有人坐在马鞍上就会听到杜鹃鸟的叫声,作品在增加了参与性的同时又再现了苏东坡创作的情境。


赤壁怀古 

作品着重表现苏东坡文学创作顶峰时期的胸襟与情怀,充分结合周边环境。在这里苏东坡的形象由文字组成,并与墙面上的诗词形成呼应,旁边的石桌、石凳、砚台、毛笔提供了游客体验文人创作的情境。等大的苏东坡剪影框架增加了游客的互动参与性。


东坡魂

作品采用抽象的框架体形式营造苏东坡的形象,人们可以在作品中穿行,突破了传统作品的孤立性。在空间上这是整个轴线的末端,作品着重体现苏东坡的气节与灵魂,进而达到高潮,与远处的《日月同辉》形成对景,美轮美奂。


文字小品



文字座椅

地图广场

初到黄州

东坡遗爱

躬耕东坡

赤壁怀古

东坡魂

下一篇:古蔺公共艺术概念规划方案

分类